新闻中心

    NEWS

  •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  • 电话:+86-0000-00000
  • QQ:987654321
  • 邮箱:987654321@qq.com
  • 联系人:王小姐

海南多所中小学校开设“乡土味”课程 “海课堂”端上“本地菜”


时间:2023-09-20 16:09:19  来源:  作者:

织黎锦、辨南药、唱琼剧、跳竹竿舞……近期,海南日报记者走进海南多所中小学校园,富有海南本土特色、有“乡土味”的课程、活动随处可见。

近年来,尤其是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我省多所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办学资源,开设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本土课程。这些学校通过系统化、结构化的课程构建与实施,厚植学生家国情怀,培育学生心系海南、热爱海南、立志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乡土情怀,为海南自贸港培养更多接班人。

传承中医药文化 体验劳动之美

金秋九月,微风轻轻拂过校园。9月14日上午,海南日报记者刚走进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书画体验馆,一阵香味便扑面而来。原来,该校学生正在上本草香皂手工课。

学生们围坐在课桌前,三四人为一组,共同完成制作本草香皂的任务。他们将颜色各异的草药粉倒入容器中,按比例加水后不断加热搅拌,不一会儿便散发出淡淡清香。

“比起单纯在课堂上听讲,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更有意思,也更有成就感。”该校学生王以恒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他会将手工制作的香皂送给父母,并向他们介绍香皂的制作过程以及中草药的相关知识。

为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,去年4月,长滨小学在海南医学院药学院的指导下,在校内开设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,并开发中医药进校园项目化学习校本课程。如今,该校已开发出较为完整的中医药课程,分别以班级、年级、社团三种方式推进。

 

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学生学习中草药知识。 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 摄

长滨小学副校长邓之富介绍,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识别中草药,制作本草拓印;三四年级学生学习种植中草药,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要亲历一种中草药种植的全过程,并完成新本草纲目绘本、中药诗画扇的绘制;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习制作中草药标本、中药香囊、本草香皂、花露水、斑斓糕、中药花茶等。

田野即课堂,生活即教育。在学校书画体验馆外,一大片绿意盎然的种植园,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。种植园有个悦耳的名字——东篱园。这里种植着紫苏、桃金娘、千日红等常见中草药,平时分别由各班学生种植、养护。

 

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学生绘制的“新本草纲目”绘本。海南日报记者 张琬茜 摄

“学校希望学生们在播种、管理、收获中体验劳动之美,传承中医药文化,树立文化自信。”邓之富表示,接下来,该校还将依托田园基地,把多学科课程教学融入其中,让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、实践,提升学习能力,培养学习技能。

“目前,我省许多中小学校已构建特色课程体系,例如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梦想课程、三亚市第九小学的小水滴课程、洋浦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的仙人掌课程等。这些学校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,把办学特色、学生素养形成和未来社会需求统一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。”省教培院课程部有关人士介绍。

黎锦文化进课堂 校园刮起民族风

带有黎锦纹样的橡皮章、胸章、饰品盒、服饰……在三亚市民族中学,形态各异的黎锦文创作品十分吸睛。这些精致的文创作品均出自该校学生之手。在该校校本课程——黎锦文创产品设计课上,诸如此类的文创作品不在少数。

2012年,大学毕业后的全丽妃来到三亚市民族中学任教,黎锦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她。三亚市民族中学有近2000名学生,其中黎族学生约占83%。教学中,全丽妃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发利用黎族特色文化资源,更好地挖掘黎族文化精髓。

后来,全丽妃渐渐萌生出“让黎锦文化进入中学课堂”的想法,海南黎族哈方言区黎锦纹样设计课程应运而生。这门课主要通过CorelDRAW软件自制黎锦意匠图(一种印有长方格或正方格的纸张),让学生临摹海南黎族哈方言区黎锦纹样中的经典人物、动植物纹样,再通过简单折叠、翻转、镜面对称或分割元素重新排序、改变配色等方法,设计出更丰富有趣的黎锦图案。

在此基础上,全丽妃又进一步对课程进行升级改造,开发设计了校本课程——黎锦文创产品设计,将黎锦纹样设计与文创产品相结合,“希望以此让学生充分了解黎锦纹样,体会到黎锦纹样创作的乐趣,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,逐渐形成校本特色文化”。

 

三亚市民族中学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黎锦纹样。受访者供图

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,全丽妃不仅将黎锦文化带进本校课堂,还将自己制作的黎锦意匠纸分享给三亚市育才中学的美术教师,帮助他们开设意匠纸绘图课。“希望我们的学生多关注本土少数民族文化,了解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。”全丽妃表示。

 

三亚市民族中学学生制作的黎锦纹样饰品盒。 受访者供图

凸显海南特色文化,打造海南特色印记,除了三亚市民族中学外,我省多所中小学校也开设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本土校本课程,例如,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和定安县实验中学的琼剧校本课程、三亚市逸夫中学的竹竿舞校本课程、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的黎族织锦课程等。

书中遨游自贸港 激发学子对家乡的热爱

如果你问海南自贸港到底长啥样?我想用一本书来回答你。

今年7月,《学游海南自由贸易港》正式出版,该书是海南中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丛书之一。6个篇章,7门研学课程,141页纸……海南自贸港被“搬”进了中学教材。

“海南自贸港建设,不仅要吸引人才,更要培养人才。”海南中学高中部地理教师、《学游海南自由贸易港》主编符永权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该校于2020年开设了校本课程“学游自贸港”。“为了上好这门课,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编制一本专属教材,试图从综合视角构建学生们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完整认知体系”。

《学游海南自由贸易港》分为“政策篇”“区域篇”“文化篇”等多个章节,涵盖案例分析、视频链接、思考题等,深入浅出地介绍海南自贸港的相关政策、区域特征、历史、文化、生态、产业等,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海南自贸港。

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,除了理论学习外,“走进石山古村落”“走进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”等丰富的研学课堂也是这门课程的一大亮点。

“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,课程内容的设置也会与时俱进。”符永权说,除了知识科普外,学校希望通过这门课程,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,不断明确自身发展目标,树立从了解自贸港到热爱自贸港,最终为自贸港建设作贡献的长远目标。

据介绍,目前,我省多所中小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在地资源,因校制宜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。例如,凸显海南特色的琼剧校本课程、黎族特色校本课程(如竹竿舞、黎族织锦);艺体类校本课程:陶瓷绘画、乐器类校本课程、传统武术校本课程等;学科拓展课程:创客校本课程、非遗研学课程、口述历史校本课程等。同时,立足本土优势,我省还大力培育“红—绿—蓝”特色课程体系。其中,红色人文课程,深入挖掘琼崖革命精神,弘扬红色人文典范;绿色生态课程,立足海南生态优势,深化生态文明教育;蓝色海洋课程,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海洋意识教育。

开展有温度的教育,培育有根的乡土学生。以上这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,将传统文化、乡土文化、自贸港建设等主题融入其中,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对海南本土文化、对家乡的热爱。“下一步,我们还将重点打造特色课程基地,发掘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示范样板校,跟进课程实施和管理,发挥课程育人实效。”省教培院课程部有关人士表示。 

电话:+86-0000-00000
邮箱:987654321@qq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
Copyright © www.yaxin557.com 最新登录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